60 试论简体字书法
当今书坛,在书体(篆、隶、行、草、楷)已定,风格异呈的形势下,书法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这是书法爱好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从传媒上看到,有书者主张,书法可以在简化汉字上创出一条新路。有书者明确反对,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简体字不能成为书法。”于是,在传媒上看不到主张者进一步的消息了。这件关乎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似乎就这样被“一锤定音”了。
“简体字不能成为书法”。既然说得这么肯定,一定是有很多道理的。遗憾的是,笔者无缘结识持此论的书家,无法聆听到此论的依据,以消除心中的疑问。
笔者以为:简体字能够成为书法。其浅见如下:
1、现行的繁体字实际上也是简体字
认为“简体字不能成为书法”者,一定是“繁体字能成为书法”的坚定“信奉者”。但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现行繁体字本身就是“简化”而来的。汉字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是象形的“图画”。之后在发展中,是“简化”还是“繁化”,在“犹豫”“斗争”过一个阶段后,最终走向了“简化”。例如初始的“车”字,就是车子状:两轮,一舆,一辕,一衡,两轭,两缰。后来,简化成了一个轮子——车,只保留了一个基本零件。如果“车”这个简化后的“繁体字”能成为书法,进一步简化为“车”字,为何不能成为书法呢。以此类推,其它简化过的“繁体字”既然都能成为书法,进一步简化后,也仍然能成为书法。只承认原先简化过的“繁体字”能成为书法,不承认后来的“简体字”能成为书法,道理上说不通。
2、现行简体字没有改变汉字的实质
汉字是从象形抽象到表意表音“符号”并相对固定下来的。现行“简体字”主要是减少了繁体字的笔画(也有将字合并的)。但笔画的减少,并没有改变“符号”的实质。意,仍是原来的意;音,仍是原来的音。只不过笔画少了,字形结构有一点变化。但这个“结构”变化,没有超出汉字结体的一般规律,仍然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方块形”中排列组合线条。因此,仍是可以书写成艺术文字的。当然,笔画少的字,在书法实践中,写得好看(结体)不太容易。但正因为难写,所以才有可能成为一条书法的创新之路。不能因为难写,就说它不能成为书法。
3、现行的隶行草书体是逐步简化的成果
现行简体字吸收了这些简化成果。书(字)体乃至书法,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两个,一是实用(记录、交流);二是美观(可供观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汉•赵壹语)的需要,篆被简化成了隶;隶又被简化成了草和行;在简化的过程中,除了字的“方形”和线条的“方圆”有所变化外,主要是减少、合并、连接了笔画。就是说,一些常用的笔画比较多的字被“简化”了。简化后的字体,由于字的实质没变,不仅被公认为新的字体,还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路,简化得最厉害的“草体”字,成为开放在书法这棵参天大树上的奇葩。现行简体字,正是吸收了上述简化成果的产物,一些偏旁部首就是从草体字那里来的。例如语文的“语”字,左边“言字旁”的写法,就和草体字基本一样。既然承认早已经简化了的隶行草楷尤其是草体字能成为书法,那也应该认可现行的简体字能成为书法。
4、现行简体字没有违背书法本质的要求
书法的“原材料”是汉字,只要是汉字,就可以成为书法的“原材料”。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只要是汉字,就可以书写成为艺术。书法,是通过“形”表达“意”的艺术,繁体字简体字都具备这种功能。汉字中,有一个笔画最少的字“一”,从先民创造出来到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一直就是这么一横,应该说是最简化的字,但谁又能说它不能成为书法用字呢?汉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这个“一”生出来的,既然这个最简化的“母字”,能书写成艺术,比它笔画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子字”“孙字”,为什么不能书写成艺术呢。
近些年,一些书法家,在简体字书法上做了一些探索,例如德高望重的启功先生为“中国书画报”题的报头,还有“书法导报”的报名,用的就是简体字——这在“报头字”中是少有的,但总的“形势”是没有大的突破。在轰轰烈烈颇具规模的各级书法展以及报刊发表的书作中,很难看到简体字书法作品,更不用说简体字书法精品了。这不能不说是于“简体字不能成为书法”的思想观念有关,也不能不说是书坛的一件憾事。不是说“笔墨当随时代”吗,现行简体字是时代的产物,已经使用了近半个世纪(还将继续使用下去),尚不能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能说当今书法在用字上反映了“时代”吗。能让在现行简体字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自然地方便地接受书法艺术吗。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护尾要用“力”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试论书法形式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 59 继承创新 “自然论”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